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PG电子 > PG电子下载

短视频网红成县城新贵开低PG电子APP趴跑车成豪华酒店vvip

2025-10-10 21:10:5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PG电子(Pocket Games Soft )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[永久网址:363050.com],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。PG电子,pg娱乐,PG电子试玩平台,pg电子app,pg电子外挂,pg电子接口,pg电子技巧,pg电子下载,欢迎注册体验!

短视频网红成县城新贵开低PG电子APP趴跑车成豪华酒店vvip

  大城市的Money有新老之分,县城也正在迎来“新晋顶流”的冲击。尽管社会格局更稳定,洗牌更缓慢,这两年,随着互联网的风慢慢吹开了阶层流动的缝隙,县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重塑。

  在山西县城豪华酒店工作的康提因负责宣传,意外发现“县城新贵”们多是靠互联网起家,更准确一点是拍短视频起家的大小网红。他们凭借个人风格吸引了不少粉丝,有了关注度并迅速积累到了大量财富,在豪华场所一掷千金,甚至获得了官方认可,逐步跻身县域社会的真正精英圈层。

  与传统精英相比,他们因成长于基层社会的经历而带有乡土烙印,经常闹出一些啼笑皆非又可爱的故事,这既构成了他们接地气的独特审美,也形成被人审视与讨论的焦点。不管怎么说,网络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
  “安保部门,今晚安排个人值守监控室;夜间巡逻也要加强,夏季是‘拉车门’盗窃高发期,市里已经发生两起,院内的四辆豪华跑车尤其要上心;今夜MOD(值班经理)仔细巡查17楼套房情况,最近3天有几位网红大咖入住,一些粉丝已经知道了行踪,以防发生‘私生饭敲门’事件影响品牌形象。”

  酒店管理群里,前厅经理Lucy圈了相关负责人,并说刚才网红办理入住时已经有一大圈人围着拍照扰乱大堂秩序。她叮嘱各部门经理交代下去,工作人员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刷电梯卡,小心混进外来人员干扰住客。

  好奇心重的我赶紧私聊Lucy是哪个大网红。她发来两个捂脸笑的表情包:据说是快手上的“顶流”,有上千万的粉丝呢。他们好像是参加小璇团队的生日会,网红们相互捧场,早就预告一个多月了,估计是为了卖货。具体是谁咱也没听过、不认识,倒是巨有钱,外面的车一辆400万块!我这才想起来早上在停车场看见过那几辆低趴超跑,当时我还诧异这么贵的车居然通身贴着蜡笔小新和Hello Kitty的车衣,非常扎眼。

  助阵网红来者何人我们尚不清楚,不过小璇团队在县城年轻人中可谓是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作为本地第一大网红,小璇本人在快手上有2000多万粉丝,抖音上有100多万粉丝,她的“璇家人”家族还有几十个徒子徒孙中网红、小网红,在本地自成一派名头很大。

  我也是前两个月酒店开业要拉重要贵宾消费清单送邀请函时,才惊讶发现本店试营业一年、年充值量高达50万元、餐饮月均贡献4万元的超级SVIP不是县城政商名流,而是一个00后的网红小姑娘。

  我问我们年近50的总经理Kevin,你知道咱家最大的金主是干嘛的吗?他摇摇头,我说对了,她就是跳摇头舞走红的“精神小妹”。本地人传言,小璇混迹互联网已经10余年,初高中时就在快手上发作品,后来拜师傅,自己拉团队,和别人炒CP、收徒弟,历经几次平台内容转型仍屹立不倒,现在已俨然发展成了我们省在快手上最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。

  我点进主页翻看她的作品,实在谈不上“艺术”。不是几个人在豪车前列阵起舞,就是在酒店卫生间里倒着手机扭胯、卡点变装,配的都是一些“我的闺蜜你也敢动”“我站在烈风中,试问天下谁是英雄”之类的热血尴尬文案,流量也确实惊人,每条视频动辄几万点赞,多则上百万,评论区全都是夸奖,阵仗堪比明星粉丝控评。直到直播间大屏上弹出“未成年人禁止打赏”,我才理解她的受众是谁以及为什么有人诙谑称她是“小学生教主”。

  “教主”消费起来一点也不小学生,甚至比大部分县城老钱还豪气。茅台1935、汾酒20年、智利的红酒都是按箱在我们餐厅存,我曾听服务员吐槽过不太喜欢接待他们,太闹腾。每次不让抽烟总是抽得云山雾罩,有一次触发了烟雾报警器;过个生日站在茶几上跳舞大喊大叫,把隔壁包厢客人扰得投诉了好几次。无奈人家出手阔绰,燕翅鲍参从不问价,一来就是我们餐饮总监亲自欢迎挨个敬酒;酒店每月一次的经营分析会上,小璇团队总是排在协议客户第一名,连总经理Kevin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  是的,县域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。这五六年来,原本的煤老板官老爷落寞的落寞、进去的进去,现在年轻人们依托着互联网生态崛起,积累了可观财富,网红已经是县城的新兴精英力量了。用句时髦话说,人家是New money。

  从深圳回来县城以后,我从事的工作一直和宣传相关,因此接触了不少本地网红。他们大多没有小璇团队那么“出圈”,却也有自己的本地受众。网红们操着乡土方言,夫妻档父子档或者一人经营,多则十几万粉丝,少则一两万粉丝,黏性极高,都干得风生水起、不愁吃喝。

  曾为了推介我们酒店西餐厅,我请来一位拍摄很有审美、成片质感不错的小导演网红阿杰。阿杰科班出身,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了独立摄影师,随手拍了几条本地雪后“高级感”照片发抖音一举成名,积累了10多万粉丝。他的报价是2000元一条,40秒以内。也不是给钱就接,他有自己的格调。看在我们是“本县唯一一家豪华酒店”的面子上才勉强接单。我问那你一个月挣多少,他谦虚笑笑,多少比上班强点儿。我知道的岂止是“强点儿”,他随手一晒的合同里报价就是十万元。

  去年随着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爆火,我们附近的几个取景地随之被带热。阿杰拍摄的古建佛寺、佛像雕塑火速被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国家地理转发,有了上千万的播放。本地文旅局看见势头,立马授予了他“文旅推介官”的旗号。从此官方有什么大小型宣传活动,阿杰都成了座上宾,朋友圈还时不时晒出与某个领导的合影。

  毫无疑问,在网络时代拥有影响力已经成了“软实力”。网红们的社会地位与行业话语权也随之实现跨越式提升,成为连接民间与官方的重要桥梁。阿杰想出个模仿变装博主“垫底辣孩”的非遗宣传视频,小领导亲自cosplay上阵打配合。

  在算法主导的传播生态中,一些普通人在流量加持下快速崛起,成为“县城新晋顶流”。

  我在上家工厂负责新媒体时,一个本地大学生私信我们账号,语气谦卑,说她住在附近村,放假兼职做自媒体,探寻犄角旮旯里的美食。我们厂是县城明星企业,她想宣传一下,做一期探秘工厂食堂的内容。我层层上报到了分管宣传的副总,领导大手一挥拒绝了——我们有战略合作协议的地方融媒体,人家不比她权威。粉丝量她7000,我们官号10000,到底谁帮谁宣传?

  大学生的一腔热情就这样吃了闭门羹。谁知道人家两三年里直接飞升,一条爆款视频全网20多万点赞、2000多万播放量,火速增粉16万,连远在南非的朋友都截屏问我这是不是你们那里。以前她还经常给我点赞,自从走红后我们交情渐少。朋友圈里她像个销售一样每天汇报自己账号数据,不仅持续输出内容,还做了宏伟规划:新的一年,要帮助本地各行业知名商家做创始人IP,名额有限先到先得。

  那几天我看见她“生意兴隆”:我常去的火锅店,我们小区里的婚纱摄影店,奶茶店等深耕本地市场且有了一定口碑和资源的传统老板,都报名了她的计划,不擅长出镜的他们也照着话术录下投名状——我是咱们县xx店的老板......有人说女性就该在家相夫教子,我偏要为梦想闯出一片天......

  网红的影响力能转化成实打实的消费力,传统老板们开始对新型商业理性接纳。不管以前多么不喜欢抖音、快手,现在也不得不下海了。代表人物是我们总经理Kevin,一开始我说找些团购达人推新上的线上套餐,他皱着眉头把他们的视频看了又看,鸡排店、麻将馆、地摊烤串,只要给钱就上。“我们是高档大酒店,这样咋咋呼呼和我们品牌调性不搭,太low了。”最后洗浴中心外包的负责人自家掏钱尝试了一把,一人200元,请了15人,以往每个月2万多元的核销额竟然一推荐就涨到了7万多元,Kevin才不得不承认“有时候宣传还是得接地气”。

  上个月我们新上了火锅套餐,他竟然主动找我让我私信带头的达人大哥,请他过来内测一下新品,去康乐放松一下——要知道,Kevin性格骄傲,平时给我们开会总秀自己国际联号出身的优越,三句话离不开“以前我们在三亚的时候”,言语间也有点看不上爱占小便宜又斤斤计较的本地客人。这回为了业绩他也是豁出去了。

  Kevin放下身段,网红还不一定给面子。借由互联网浪潮实现阶层跃升的新一代群体,正逐步成长为县域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影响者——老百姓需要他获取资讯,商家需要他提高曝光,连沾点边的公家单位也需要他传递政策。光那天拍我们99元洗浴套时已经是达人们下午的第三波活儿。近日达人大哥的母校、本地一个职业技术学院,开设了《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研讨会》也给他致函请他“拨冗参加,莅临指导”,人家大名后面跟着称谓可是:专家。

  县城几十万人,网红圈却小之又小,内部人际联结远比外界想象中紧密。我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加的人,偶尔能看见他们朋友圈相互点赞,才得知原来“他俩也认识”。虽说都是网红,但他们内部关系却复杂又微妙,甚至还存在着不易察觉的鄙视链。

  也是我刚来时,计划请一个本地多年的老网红做宣传,人家资历深,从贴吧时代火到微博,又从微博做到公众号,一直靠发布便民信息和探寻美食服务本地老百姓,算是本地生活网红鼻祖。“鼻祖”要价也不菲,一条8000元。另外四五个小网红打包价是8000元,我本计划都报了试试效果,另外一个同事好心提醒我先别弄,他们是两派,肯定尿不到一壶呀。

  我听她娓娓道来网红轶事,才知道四五个人原来都是“鼻祖”小公司旗下的运营,和她闹掰了才自立的门户。人家抱团整他瓜分他流量,誓要把他的声音湮没在人海里。我问为何要决裂,同事也说不上来,据说是鼻祖老大老二满月宴周岁宴生日宴频繁办酒要大家上礼,众人觉得他人品不佳。“现在没人和他耍了,他只能和那些小网红抱团了。”

  没错,抱团也是本地网红最大的特点之一。人多力量大,人多好办事。我约团购达人时就注意到,无论你联系谁,他们给的报价都是200元一人,15人起拍,名单大差不差,都是“xx爱吃”“xx占便宜”“xx买买买”之类的本地团购网红。我说便宜一点,人家斩钉截铁:不能扰乱市场行情。团结力凝聚力堪比工会。

  也是,在县城这样空间小、资源集中的小地方,团购圈、才艺圈、段子圈、探店圈等都在流量争夺,激烈程度堪比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如果单干很容易被价格卷死毫无生存空间。

  团购网红粉丝量多少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挂链接,矩阵推广,促转化。本地市场也在达人们两年多的辛苦耕耘下习惯了这一套叙述,凡新店开张必要经过他们的宣传,流量才能精准覆盖全城。可怜实体老板们商场沉浮,店铺倒了又开,网红们一直不缺生意,每天好些个“200元”吃得盆满钵满。

  那些习惯单打独斗的内容手艺人,风格则不尽相同。人家骨子里自带审美洁癖,看不惯也看不上那些为流量抱团的套路。比如之前我们请的小导演阿杰,人家接广告时就明确和我说了:姐,绝对给你把咱酒店氛围拍上来,可若领导想要大甩卖大补贴,你就找“那种网红”吧。我才听出来“那种网红”意味着他们始终不是“一种网红”。

  至于才艺圈那就是另外的江湖。他们主攻更下沉的农村中老年赛道,靠PK打赏带货赚钱。夏日夜晚,大家经常能在县城广场看见他们直播,我们当是文艺送下乡惠民工程免费看。我婆婆更是每天都刷网红们直播,谁挖了谁的徒弟,谁又和谁过不去,她如数家珍。

  我曾和本县一位7万多粉丝的歌手聊天,他们团队6个人,每人每场10首歌拉时长,刨除设备车马开销能挣的真的不多,有些人白天还得上班。有商家赞助做活动,平摊到他们身上每人最多也就300元。纯靠这个挣钱的也有,我见过一个胖胖的女性,她靠直播给自己减肥店引流,2年喜提一辆奔驰E300,转眼化身成功女性开始讲鸡汤。

  总之,猫有猫道,狗有狗道。县城网红们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,大家各凭本事在流量场上搏杀,拼得出头的机会。也局限于县城,尽管网红们一夜飞升,生活质量奔小康,可行为和审美还带有往日习惯,因此会带来碰撞和荒诞感。

  今年过年时,我看见几个合作过的网红坐上游轮从深圳前往日本韩国旅行,我正有意带父母前往,私信问游轮是多少吨的稳不稳,护照是出入境时下船才递交吗,签证是旅游团给搞定的吗,包不包含上岸后的城际交通。结果那人一问三不知。那你怎么去的,我出了2万块钱找旅行社去的呀。听得我哭笑不得。

  有些人急于拥抱各类时髦符号,那位之前想探店我们厂的网红女生,负责给几个合作的实体店老板包装身份,老板不叫老板,连苍蝇馆子里卖小吃的老板娘也自称“串串香主理人”,视频惹来一群人嘲笑她才删除。要真论起来,我们县的“主理人”梗爆得比网上早多了。

  早早不念书,钱来得正大光明又毫不辛苦,线上的注意力令他们不分场合地呈现自我。小璇团队能混成县城老熟脸,除了每天带一众徒弟们开着奔驰大G、保时捷帕拉梅拉炸街,以前经常在人多的场合跳“社会摇”。他们的视频里经常出现我们熟悉的县城广场、公园、商业街区。偶有人拍到她们集体行动,下面知根知底的老乡们也没啥好话,人家丝毫不在乎甚至还“贴脸开大”——有一次,销售部的同事和我说,她和小璇团队某个干女儿娜娜是同村,娜娜爷爷过寿时在村里请戏台,小璇团队开着豪车招摇过市,10来个小年轻穿着“全员恶人”的背心跳擦边舞蹈,把下面乡亲们看得一脸懵。

  受限于认知,一些网红们对突如其来的流量不能完全把控。去年春天我们这儿突然有位保安爆火网络,很多人排队去公园看他。他也有点飘飘然,我说明来意后想问问能否做个采访,他开口就姿态十足:你给我多少钱,拍视频1000元一条,令我大跌眼镜。

  相比之下,土豪大哥风的网红也显得敦实可爱了。我们领导想发展新媒体,让我约几个本地网红来酒店见面。远远地我就看见几个五大三粗的大哥迈着八字步,趿拉着荧光橙运动鞋,穿着大裤衩,手上盘着珠珠串串,脖子上挂着大菩提,脸上还戴着墨镜来我们酒店。我们大堂风格暗沉,也不知能不能瞧见地面。旁边接待悄悄和我嘀咕:姐,咱们真要和这种网红合作啊。

  我说就是聊聊,学学先进经验。大哥们被我引着进了领导办公室,一个个声如洪钟高喊领导好,看起来不像是交流,倒像是民间要债团伙。有一个女网红和他们也是朋友,和我告假真的来不了,孩子发烧了自己是个单亲妈妈,这两天都没法出摊直播,怕我不信还给我录了孩子高烧叫不起来的小视频。我建议最好去医院,下次单独约总经理时间,她听得诚惶诚恐:咱是什么人啊还能让人家那么大的领导等。单独见领导我可不敢,我从小就害怕见老师。

  仗义网红也是有的,就是惹出意外风险。之前领导想尽办法邀请喝酒的达哥人家自己来了,或许是看在Kevin三番五次邀请不好意思,人家没通知我们自己去天台吃饭还录了条视频。数据很好,大几千个点赞播放40万,连我们业主、酒店真正的老板也刷到了——刷到他站在没有护栏且不承重的围沿上喝酒,他自诩酒仙一边朗诵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一边做危险动作。吓得老板后怕不已,当即怒火冲天电话里把酒管总经理、运营总经理大骂一顿。从此不仅烧烤吧禁酒,Kevin也不再提约网红的事儿了。

  谈及为何做自媒体,很多人的回答就简单两个字:挣钱。他们发视频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网上流量变现售卖的各种课程,不是有什么崇高的生活表达,就是实实在在看到身边人靠着网络发达了,自己没有更好的出路也跟上出发。

  这种现象形成的背景是互联网下沉。智能手机人手一部,短视频刷起来也方便,不少基层的老百姓都能轻松上网了。他们在网上看到跟自己平时不一样的日子,有的甚至慢慢迷上了这种线上生活。

  我二姑60多岁,平日生活非常节俭,半年花不了100元,竟然舍得开800元的无线元的智能手机,问起来就是“涨见识了么”。

  二姑喜欢看也喜欢拍,对口型的视频录了3000多条,有一年过年她竟然问我要结婚时的秀禾,说想借去穿着唱戏用。她的关注列表有7000多人,粉丝有1万多人,每一条几百个点赞,上百条评论,账号活跃度比我们正经蓝V都高,她周围也都是一群“网瘾老年”。连我老公都说要不请二姑去你们店直播吧,直播是时代的风口。

  我们公司曾有个小富二代知道我以前在mcn机构待过,前来请教我,他和朋友想投资一个直播基地需要怎么做,想靠养几个网红赚钱。我说你们都没经验为什么都要做网红,他说其它都需要门槛,只有网红张张嘴就能当得了,现在是大趋势。

  小璇团队里的一个男孩子,因为跳舞好被选中进了“牌牌琦”团队,从此一飞冲天开启了“收集库里南碎片”(网络梗,主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赚取的巨额财富,可以用来购买一辆劳斯莱斯库里南)征程。他妈妈得到灵感,觉得也可以做一个账号在农村发展。我接待过她妈妈和亲戚们,一家六口人分工明确。老大姐自豪地说“我们家三个大学生都在一起干”。喜欢看书的老大姐写剧情,大学毕业的儿子拍摄剪辑,二姐和三弟出镜演夫妻,二姐家的一对儿女演小情侣。他们就拍摄农村家长里短的小故事,追的人还不少,隔三差五视频里会出现凉皮、洗洁精、家用小百货的广告,一个账号养活三个家庭。

  导演还懂得跨界合作,找县里其他才艺主播客串,接婚丧嫁娶的商单,大姐一进我们酒店就灵感大爆发,指着她的外甥外甥女规划起后几集剧情:你们两个私奔到酒店打工,你老子来找你。“这也是给你们酒店做宣传呀。”资本攒局、炒CP、拉投资、商务代言、线下走穴……我感慨着一通操作简直是低配版的娱乐圈经纪人。

  他们一家人来自农村,每天一起吃,一起拍摄,红脸了扭头就能和好。还和我七嘴八舌吐槽有一次镇上宣传部领导安排自己媳妇儿来出演,“完全抵抗不过‘资本’,他媳妇不敬业拍几遍就没有耐心了。不像我们是一家人,劲儿往一处使,就想着怎么能弄好。”

  我和导演说我写文章也看文章,能感觉到你立意高妙文底深厚,你以前不可能只是个务农妇女吧。她说她从小就喜欢看戏,有文学梦,写了20多年小说没有一篇发表。现在赶上了好年代,一边写一边拍他们小时候的故事,写着写着就哭了。“感谢短视频”,让她有了被看见的可能。

搜索